蔡元培先生简介_蔡元培的简介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中国绍兴山阴人,原籍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傅斯年《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

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散文作者选择典型的材料,突出蔡元培先生的伟大人格,抒发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情。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散文作者选择典型的材料,突出蔡元培先生的伟大人格,抒发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情。

傅斯年《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

意思是:著述,就是写文章的意思,要严谨。鲁迅先生写过中国小说史,是当之无愧的。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是对鲁迅在遗嘱中谆谆告诫他的儿子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的见解,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和赞许。 这句话是蔡元培先生送鲁迅先生的挽联。鲁迅病逝后,擅长制作对联的蔡元培先生,满怀对旧社会无比憎恨和对鲁迅沉痛悼念之情,撰写一联,痛挽挚友。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 此联队仗工整,语义浑成,对鲁迅先生在文学事业上的功绩,作了公正评价。上联概括地写出了鲁迅著作的最大特点,下联号召人们必须化悲痛为力量,才能学好鲁迅的战斗精神。 “莫作空头文学家”本是鲁迅先生留下的遗言,蔡先生把这句话用到自己的对联里边,先表示这是鲁迅先生的“遗言”,再表示这也是作者的“心愿”。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