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写元宵节的词_李清照写节日的词

【原词】

《永遇乐?元宵》


宋代: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熔金 一作:镕金)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写了两个。

永遇乐李清照这首词里写了两个元宵节,一个是早年的元宵节,一个是当下的元宵节。

李清照生活于南北宋之交,是千古第一才女,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她的词风格清丽婉转,特别是词《永遇乐》,一连用三个发问,写出了前后两个元宵节,读来令人荡气回肠,颇多感伤。

上描写作一收束。佳节良辰,应该畅快地游乐了,却又突作转折,说转眼间难道就没有风雨吗?这种突然而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态,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情境遇,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

词人通过写元宵节的热闹场景,来反衬自己的凄苦,以及对丈夫的思念

(1)以乐景衬哀情:描写“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的美丽景致,反衬自己的凄恻心情。

(2)以盛日衬如今:描写自己昔日作为闺门少妇“簇带争济楚”的闲适和欢乐,反衬成为孤孀以后的憔悴和慵懒。

(3)以他人衬自己:描写“洒朋诗侣”热情相召、游兴浓厚,反衬自己的寂寥和漠然。——以此来突出靖康之难给词人带来的生活境遇和精神状态的巨大变化,表达哀怨愁苦之情。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