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
出自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原文如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事古难全”是一句俗语,意思是指这件事情是很复杂的,不可能完全地去理解,无法彻底解决。也可以理解为“这件事情有点复杂,没办法把它弄明白”。也就是说,有些事情是很复杂的,不容易完全理解,甚至很难解决。它强调了一个真理:把一件事情弄明白是很困难的,特别是有些复杂的事情,很难完全了解它的内容,所以我们要学会接受不完美,学会宽容,耐心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人这一辈子都有悲欢离合,月亮也不都一直是又亮又圆的。这几件事从古至今都难以得到成全。能有什么办法?此时此刻只愿亲人们都能平安,活得久一点儿。即便相隔千里,可我们沐浴的是同一片月光。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从字面上是指上面两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
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
这里的事情引申出来的应该指的是心怀大志得不到中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