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原文名句_佛经里的名句

原话为:“不在此!不在此!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

意思是:天地本不全,这经文原本是完整的,现在沾湿破损了,也应不全之理,不是人力所能干预的。

出自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

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而归的途中,因忘记答应老鼋向佛祖问年寿之事,落入河中,经这第八十一难。经卷全部打湿,师徒四人只好在河边石头上晒起经卷。经卷晒干取下时沾破了几页,石头上还有字迹,三藏懊悔道:“是我们怠慢了,不曾看顾得!”

孙悟空笑道:“不在此!不在此!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师徒们收拾完毕,同陈澄赴庄。

扩展资料:

唐三藏的佛经落水造成经书不全,其所根据的也是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法师的经历。

据法师弟子慧立和彦悰所作《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法师取经归国路经朅槃陀国时遭遇强盗,载驼经卷和行李的大象被强盗驱赶,落水而死,行李和佛经也有了不少损失。

后来法师到达于阗国后,一方面派人去给大唐中央政府上表,一方面“为渡河失经。到此更使人往屈支疏勒访本”,派人到邻国去寻访佛经。这便是《西游记》中渡河落水以及佛经残缺的由来。

《西游记》,在“通天河老鼋沉经”一章中,唐僧师徒四人取走真经,经过通天河,被白龟扔进河中。师徒四人上岸后便在石头上晒经书,后因猪八戒粗心把晒干后的经书撕坏了一页,字也被粘在了石头上。

唐僧见状懊恼不已,可孙悟空却对他说:“不妨事,天地本不全,经文残缺也应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为也。”

天地本不全,万物皆有缺,何况人乎!若要事事周全,就如水中花,镜中月;万事皆有结,万结皆有解,一切顺其自然,不贪不欲,不攀不比,不嫉不恨,心地自是开阔,方能做个快乐的人。

天地本来就不周全,经文残缺,也符合不全这一规律,不是人力能改变的。

这句话是孙悟空安慰唐僧说的话。看来孙悟空这个道家出身的猴子,对佛的悟性和理解反而远远超过科班出身的唐僧。

不是吗?天地大灾难以后,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但是终究留下了灾难的后遗症,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晨都很自然地向西方运行,大地有些向东南塌陷,故而江河都往那里汇流。可这个“不全”看来谁也改变不了。

天地也是残缺的,神仙都不计较,人又何必凡事苦苦纠结于完美呢?

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

天地本不全,经书哪有全全之理呢?

初听此话,大家可能大觉此话荒唐!

天地怎么不全了呢?人生怎么不喜欢全全的呢?

是的,人都喜欢十全十美,难免有些纰漏,十中只有九便为不美,可是啊,大家有没有想过,真正达到十全十美的我们,心中作何感想呢?

达到之后是否心中又增添一种十一全十一美的欲望?

此欲上心头,之前十全十美岂不是又为不美了?

三藏追悔的说:悟空、悟空...

悟空精疲力尽答曰;师父、师父...

三藏:你看,这经卷都打湿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悟空:师父,天已放晴,快打开晒干吧!

当晒干后八戒收书时却弄破了,三藏惋惜道:都怪我们没有看管好,佛本心经已经残缺不全了。

悟空:嘿嘿,师父,不妨事,天地本不全,经文残缺也应不全之理,为人力所能为也!

三藏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继续前行去了...

“师傅,此乃天意,昔日,天地本不全,何况一本经书,这个本该如此。”一番话,玄奘恍然大悟,一切原来都是定数。

我觉得这是一段非常富有深意的对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你所看到的美丽面容下,也许是一副丑陋的内心,你所看到的丑陋面貌之下,也许是一颗与人为善,充满善意的灵魂。

天地本不全,经文残缺也应不全之理,为人力所能为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