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没有评价过苏轼。首先两人年龄差距过大,政治上没有交集。范仲淹出生于989年,苏轼出生于1037年,范仲淹比苏轼大了48岁,时间上的巨大差距,决定了两人之间不可能存在交集。
其次,两个人的领域不同。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但主要成就是政治家,他一生关心全国人民的安全,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
而苏轼的主要成就是在文学上,尤其是诗词与绘画。另苏轼1056年中进士,而范仲淹1052年已去世。
苏东坡和范仲淹,都是宋朝知名度非常高的文学大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苦读及第,[2]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官至参知政事,即宰相。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新政受挫,自请出京,先后主政邠州、邓州、杭州、青州。死后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在地方治政、守边皆有成绩。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苏轼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进士及第,先后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官至礼部尚书,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途中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范仲淹是文才的政治家,政治地位高;苏轼是有政治理想的诗人,文学地位高。
是苏轼,苏轼的诗,洒脱豪放,格调清新,自成一体,特别是他的词,一扫晚唐五代以来绮丽柔靡之风,状景写人,抒情言事,慷慨激昂,清新豪迈,开创了豪放词派。
他扩大了词的领域,突破音律、形式的束缚,使他的词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他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
如果从文学史的成就和地位而言,尽管范仲淹和苏轼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都有千古名篇传世,但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要比范仲淹高得多,苏轼不但是宋代四大著名诗人,更是第一散文名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同时,他的书法、国画也自成一家,范仲淹则在书法、绘画方面几乎没什么成就。
如果从政治的角度而言,范仲淹的历史地位远高于苏轼,范仲淹是宋代著名政治家,倡导改革,政绩卓著,同时他还富有军事才能,戍边期间,让周边的少数民族不敢窥视。
而苏轼在政治上还是一个保守派,被卷入“乌台诗案”,屡屡遭贬谪,除在杭州期间因疏浚而略有成就外,几乎没有什么政绩可言。
论历史地位是范仲淹高,论文化地位是苏轼高,毕竟是李白之后又一个文化高峰.
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沦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