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一词的来历_诚信一词的来历和典故

1、指为人处事真诚诚实,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2、指信守承诺。

诚信的意义:

诚信是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他是一个讲文明的人。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忽视他的存在;所以我们人人都要讲诚信。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

诚信的准则:

1、信守承诺,如果对别人许下诺言,就须认真对待,对自己的承诺负责,切勿掉以轻心,失信于人。

2、不自己欺骗自己,宋代哲学家陆九渊也说:即使在闲居独处时,自己的行为仍能谨慎不苟且,不会自欺。

3、知错能改,中国古代哲人强调知过即改,这是诚实的一种表现。

《说文解字》:诚,信也。从言,成声。 《说文解字》: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古文从言省。讣,古文信。 “诚”的含义 “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诚”是一种美德。《名人名言》∶“诚即天道,天道酬诚”。言行须循天道,说真话,做实事,反对虚伪。意思为诚实。 “信”的含义 《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

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

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