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无止境的名言你怎样理解

1、学无止境。——荀子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礼记·学记》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5、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6、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7、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8、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刘开《问说》

9、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10、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到学习的方式及其态度,对我个人启发比较大的有三句: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句可能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句。益是增加,损是减少,这个没有异议。问题是增加什么,减少什么。首先,这句话说明老子并不反对学习,他年轻时也是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学习先辈的知识,积累能力,技术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但老子也同时发现了学习所带来的问题:不断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增加机诈之智,增长我漫,让我们的心灵不再清净,不再纯粹。所以后面提出“为道日损”,要损去那些知见下的伪装: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熬漫:损掉错误的生活态度,观念,净化自我心灵,才能让道心显现。老子提出的绝学无忧,也决对不是反对学习,而是不要让学习使自己更加困惑,增长愚痴的知见束缚自己的心灵。


第二句是“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这句话是我们学习实践的一个最好的方式和态度。人的一生会会碰到各种类型的人和事,有良师益友,肯定也有所谓的品德底下之人,有能力强的,也有能力弱的,我们珍惜那些可以帮助我们进步的因缘,但也要用慈悲心看待那些所谓不善的因缘,他们一方面是我们引以为戒的学习对象,另一方面也是需要我们帮助,共同进步的家人。“是以圣人善救人,故无弃人。”


第三句“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这就是老子的学习目的。我们现在很多地方兴起国学热,这应该是好事情,也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但是有很多国学学校不是注重孩子的心灵成长,道心及伦理观的培养,只是从表面模仿古人穿衣,行礼,这就本末倒置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反古,复古,而是在学习圣贤的智慧,让当心下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更加和谐,心灵净化,这才是老子提倡的学习道的终极目的。以上三句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有关老子学习态度方面的体会。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真正的学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暗暗做了许多伟大的工作而生前并不因此出名。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百学须先立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志当存高远。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