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辞去北大校长是1917年7月3日, 第二次辞去北大校长职是1918年5月21日, 第三次辞去北大校长是1919年5月8日, 第四次辞去北大校长是1919年12月31日, 第五次辞去北大校长是1922年10月19日, 第六次辞去北大校长是1923年1月17日, 第七次辞去北大校长是 1926年7月8日,仍没有获准,但他没有再回到北大。 到了1927年7月军阀张作霖取消北大改为京师大学校,他的校长名义才取消。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原文为: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学校。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为长足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
北大的校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作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大是这场运动重要的历史见证者和精神传承者,五四运动奠定了北大的精神底蕴。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1937年南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复员返回北平(现北京)。1952年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并自北京沙滩等地迁至现址。2000年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北京大学。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为九校联盟、亚洲大学联盟等联盟成员,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其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清华大学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而北京大学并无明确的校训。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从1914年冬梁启超在清华学校同方部作的题为“君子”的演讲中而来。 1914年11月,梁启超到清华演讲,指出: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刚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概括成清华大学的校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