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千里共婵娟的意思_明月 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皎洁的明月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即使相隔千里之外,也能够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明月几时有,千里共婵娟”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写的一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的诸城),这首词以月起兴,作者与其弟弟苏辙七年未见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的思考和想象,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了对人生的哲理追寻中,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也表达了作者在官场失意时的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心情。

表达的是一种亲情,手足之情。这里面充满了兄弟之间的思念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千里共婵娟”引申出许多新的含义。


“千里共婵娟”本义是手足之情。引申义有朋友之情、情侣之爱、爱情之恋等许多种。


朋友之情不分男女,只要两人性情相投合得来,无话不谈的那种,一旦两人分开的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思念,尤其是到了中秋节,特渴盼着在一起相聚。

意思是月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哪怕相距千里,也可共同看同一个月亮。

“举杯邀明月,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举起酒杯邀请天上的明月,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举杯邀明月”出自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全诗内容如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表现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独。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孤独、冷清的感受。

“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诗内容如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就是指举杯邀明月,千里共赏月的意思。(婵娟指月亮)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