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历史起源_春节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演变思维导图

关于新年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在中国古代有一种名为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就会到村庄肆略,后来一位老人用贴大红纸、点灯的方法将它吓走,此后这个习俗就流传了下来,变成了春节。还有一种说法是,2000多年前舜继承天子之位祭拜天地,这一天就是春节。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末的大型祭祀活动。是当时中国最为热闹,也是最盛大的一个古代传统节日,也有的说法是春节在尧舜时期就有类似的活动,只是没有形成规模。

魏晋时期有了爆竹,当然这个跟现代的鞭炮完全是两回事。只是一种燃烧竹子发出噼啪声响的祝贺形式。当然关于燃烧爆竹也有一个神话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大海中,生活着一种十分可怕的怪兽,叫年.年在每年的除夕夜,都会出来,吃人或家禽家畜,弄得民不聊生.人们都十分害怕他.除夕夜的前一天,一位老乞丐来到了一位老太太家,向老太太乞讨.老太太好心的给了他一碗饭,一边悲伤地说:“唉!明天年就要来了,我们一定活不成了!”老乞丐摇了摇头,看着老太太的红色衣服说:“年害怕红色和爆竹声,明天你穿上红衣,在家门口贴上红色春联,年一来,就放鞭炮,可避免灾祸.”


第二天,年来了,大家便把鞭炮一起点燃,鞭炮的声音吓跑了年.以后,人们年年的除夕都放鞭炮,年再也不敢来了.现在,人们放鞭炮,有辟邪,吉祥,保平安,喜庆,招财之意.


二在五代后蜀年间有了春联这个过年必不可少的吉祥物。第一幅春联的撰写者考证应该是后蜀太子题写的“天地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宋朝燃烧的火药鞭炮慢慢取代了爆竹。

明朝则是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将春节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而这就是春节从上古到现在的一个演变每到春节均有大型的祭祀活动。。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