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一粟完整版_沧海一粟3

沧海一粟

cāng hǎi yī sù

褒贬色彩 中性

结构 偏正

释义

粟:谷子。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比喻

比喻极其渺小。

例句

学海浩瀚,我所了解的只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

在这茫茫大海中,我才深切领略到沧海一粟的渺小感觉。

出处

寄蜉蝣于天地,眇沧海之一粟。

宋 · 苏轼 · 《前赤壁赋》

引证

宋阴念一身蜩寄世间,真如恒河一沙,沧海一粟。

清 · 和邦额 · 《夜谭随录·卷三·宋秀才》

他死后出版的全集就有四十卷,因此我所读到的二十篇英译本,在他全部著作中,真是沧海一粟。

意思是指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造句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个人的才能只不过是沧海一栗。

我们站在巍峨的泰山山顶,感觉自己犹如沧海一栗。

沧海一粟,汉语成语,读音是cāng hǎi yī sù,意思是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出自北宋·苏轼《前赤壁赋》。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典故: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二年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后经多方营救,苏轼被贬至黄州。当时黄州附近有一处名叫赤鼻矶的名胜,也叫赤壁。苏轼来到黄州,也经常到这个地方来游赏,写成了著名的《赤壁赋》,共有前后两篇。在《前赤壁赋》文中,苏轼与友人泛舟其上时,抒发万物兴衰、人事变迁的感叹。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沧海一粟就出自这里。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