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团圆。这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寓意,中秋节是团圆之日,人们都希望能和家人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而月饼又是圆形的,象征着圆满、完整、和谐,所以中秋节吃月饼是为了表达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和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2.祈福。中秋节原本是祭拜月神的日子,人们认为月亮是神明之所在,能够保佑人间平安幸福。在中秋节吃月饼有向月神祈求福分和保佑的含义。同时,月饼的“圆”形象征着事事如意、圆满成功,吃月饼也是为了祈求生活美满、顺利。
3.丰收与感恩。中秋节正值秋收之际,农民们辛勤劳作后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吃月饼寓意丰收,同时也是对劳动成果的庆祝和感恩。此外,吃月饼也是对亲人、朋友、教师等的感激之情的表达。
4.传承文化。月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中秋节吃月饼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同时,文人墨客会借着月光吟诗作画,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吃月饼也希望自己和孩子能够开智慧之门,增长知识和才华。
5.抒发深情。 在古代和现代,中秋节都是怀念故土和亲人的时刻,特别是在长夜月明的中秋之夜,人们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吃月饼成为表达这种深情的方式。
中秋月饼代表团圆和睦、和谐美满。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
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月饼寓意团圆,也是明朝开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