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夏日绝句》是李清照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诗,作于1129年,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身为知府,一方父母官,竟然在危难之时临阵脱逃,李清照为丈夫的懦弱行为感到耻辱,逃难路过乌江时,写下这首诗赞扬项羽,讽刺苟且偷生的行为。
李清照的诗句,赞颂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诗词比喻视死如归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绝句。
乌江》
视死如归,浩气凛然的诗句
文天祥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赞颂吉鸿昌视死如归大无畏精神,用上李清照的这两句诗十分妥帖是什么是什么诗句
是这两句:,死亦为鬼雄。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赞颂吉鸿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用上李清照的这两句诗十分妥帖,即什么什么?
白马篇国】曹植白马饰金羁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
少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题解】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丕同母弟。
封陈王,谥曰思,故世称陈思王。
他自幼聪敏,富于才学,曾为曹操钟爱,几次欲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而失宠。
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受曹操宠爱,尝随征伐,诗文多写其安逸生活和建功立业的报负;后期备受曹丕父子迫害,郁郁而终,诗文多表现其愤抑不平之情及要求个人自由解脱的心境。
他是建安时代最负盛名的作家,诗歌、辞赋、散文都有突出成就。
赞颂吉鸿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用上李清照的这两句诗十分妥帖,即什么什么?
赞颂吉鸿昌视死如归大无畏精神,用上李清照的这两句诗十分妥帖是什么是什么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视死如归的诗句
1、《绝句》李清照 宋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2、《过零丁洋》文天祥 南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
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3、《满江红》 岳飞 南宋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译文饿了吃敌人的肉,渴了喝敌人的血。
两句都是典故,在《左传》里就有“食肉寝皮”的说法。
岳飞这样写法,表示了他对凶残敌人的无比愤恨。
公元1117年前后,金兵的铁蹄终是兵临城下。转眼间,便是山河破碎如柳絮,个人的命运也便有如浮萍,随处漂泊,难以自主。便在这时,李清照写下了这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借着项羽当年垓下战败,不肯回到江东的历史故事,对南宋政府表示强烈的愤慨。在清丽柔婉的外表下,李清照所有的是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以及男儿亦少有的骨刚之气。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一直被认为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这首《夏日绝句》读来却是慷慨雄健,掷地有声,透着一股豪迈气概。
这首诗与作者以往只描写闺阁生活与思恋情绪的诗词完全不同,它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勇于做那勇猛的豪杰之士,哪怕是战至身死都要为国家守疆卫土,建功立业!
这首诗当然是有感于时事而作的,它的写作时间大概在公元112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