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的寒,别小看这春寒,也是挺厉害的,要小心应对呢。 春寒料峭——春天天气慢慢会暖和,但偶尔也会返寒,俗称“倒春寒”。春寒料峭说的就是这微微的寒。 后来它又说,别小看这春寒,也是挺厉害的,要小心应对呢。但它没有直接这样说,而是夸张地说成“冻杀年少”——年少即少年人,少年人本不怕冷,也给“冻杀”了,可见“不可轻视”。
1、春寒料峭,汉语成语,拼音是chūn hán liào qiào,意思是形容初春的寒冷。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2、典故:形容早春微寒,刺人肌骨。《五灯会元.潭州大沩佛性法泰禅师》:“春寒料峭,冻杀年少。”宋 王之道《石州慢.和赵见独书事,见独善鼓琴》词:“休说。春寒料峭,夜来花柳,弄风摇雪。”。
该词语最早出现于宋.释普济《五灯会员》第19卷"春寒料峭,冻杀年少。"形容乍暖还寒时的让人不适的寒冷,与其义相反的词语有春意盎然、春风和煦等。
意思就是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成语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9卷:“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春寒料峭,夜来花柳,弄风摇雪:形容早春薄寒侵人肌骨。首先,从人体生理上说,人体皮肤表面上热和冷的感受点呈块状分布,冷点多于热点。所以,前额皮肤对冷敏感,而对热却不太敏感。面部皮肤对环境温度变化有很大敏感性,每平方厘米有8~9个冷点,而热点仅有1.7个。躯干皮肤对冷的敏感性比四肢皮肤大。
环境温度的刺激所产生的敏感度直接取决于被刺激皮肤区域内感受点的分布情况,皮肤感受点密度愈大,对温度变化则愈敏感。农历立春节气过后,人们对突然变化的温度一时难以适应,气温虽呈上升趋势,但是春季风比较大。据测试:当气温为1.1℃,风速为2.2米/秒(约相当于2级风)时,体感温度为-2.8℃;当气温不变,风速加大为9.3米/秒(相当于5级风)时,此时体感温度可达-15.5℃。可见,由于风速的变化,在同一气温下,体感温度会有较大差异。故谚语云:“穷在债,冷在风。”此话具有一定科学性。
下一句夜来花柳,弄风摇雪
石州慢·和赵见独书事,见独善鼓琴(王之道)
天迥楼高,日长院静,琴声幽咽。昵昵恩情,切切言语,似伤离别。子期何处,漫高山流水,又逐新声彻。仿佛江上移舟,听琵琶凄切。
休说。春寒料峭,夜来花柳,弄风摇雪。大错因谁,算不翅六州铁。波下双鱼,云中乘雁,嗣音无计,空叹初谋拙。但愿相逢,同心再绾重结。
春寒料峭:形容早春薄寒侵人肌骨。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春寒料峭【意思】,形容春天异常寒冷的天气。【出处】:宋·李清照《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乍暖还寒 意思】,形容冬末春初气侯忽冷忽热,冷热不定。【出处】”宋·刘清夫《玉楼春》词:“柳梢绿小眉如印。乍暖还寒犹未定。”
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春寒料峭的下一句 是:夜来花柳,弄风摇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