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说,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名叫霍去病的将军。他在抗击匈奴时,为了方便携带,将粮食压成了像月亮一样的形状,称之为“月饼”。
后来,这种食物被普及开来,成为中秋节必备的传统食品,代表着团圆和祝福。月饼的制作过程中,还有许多神话故事和寓意,例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等,使月饼更加神秘和意义深远。
据传说,月饼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中秋节,当时民间流传着一种祭拜月神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会聚集在一起赏月、品茶、吃月饼。而月饼的形状则寓意着团圆和和谐,因此被视为一种传统美食。随着时间的推移,月饼的种类和口味也逐渐丰富,成为了中秋节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之一。
相传唐高祖年间,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胜利归来。当时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
高祖拿出圆饼,笑指着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自此,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开来
传说乾隆登基以后,为了寻找亲生父母,曾经六次下江南。有一次,乾隆皇帝巡游到杭州,寻找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据说陈阁老已不在世)。这时,正值中秋,乾隆的母亲(陈阁老夫人)看见自己的儿子,内心非常高兴,亲手做了圆圆的甜饼,给乾隆吃。
乾隆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母亲做的甜饼,连声称赞:“好饼,好饼,中秋良宵也!”
从此甜饼成了月饼,中秋节变成了亲人团圆节。江南一带每逢中秋节,就用月饼招待归家的亲人,以表示亲人团圆。如果亲人在异地,就要仰望着月亮,表示思念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