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本是刘备的谋士,后曹操设计,使他归附了曹营。但他从此对政事一言不发,不为曹操出谋划策。比喻沉默不语。典出《三国演义》。这个熟语也演变成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本是刘备的谋士,后因上当才无奈跟了曹操,走之前已给刘备发誓,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计,这就是这句歇后语的来历。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故事是这样的,徐庶是一个很有才华,很有智谋的人,曹操为了让徐庶归顺自己,把徐庶的老母亲请到曹营,供养起来,徐庶是一个大孝子,为了母亲的安全,不得以来到曹营,进曹营之前发誓不为曹操出一计,不为曹操某一事。这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在徐庶与刘备告别时已讲的很清楚。一曹操是实汉贼,挟天子以令诸侯。
二徐庶本人是为恢复大汉天下为己任。
三曹操派人挟持徐母为不仁。他不会为这不忠不义之人而卖命。这实际上与三国演义这部书所宣扬的,忠诚,仁义是一脉相承的。
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意思是:徐庶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和诸葛亮为敌,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