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李峤是什么古诗_中秋月李峤的古诗

没有中秋月其三只有中秋月二首:

《中秋月二首》其一

唐 李峤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中秋月二首》其二

唐 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译文

白话文翻译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

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

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更兼雨和风。

《中秋月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李峤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明亮的圆月悬挂在高高的天空,人们都说各地看到的月亮相同。他们怎么知道在遥远的地方,没有阴天下雨,也没有刮风?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精品之作。主要内容是说国家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看到的月亮不一定都是一样的,因为各地的天气情况不可能都一样,会有刮风和阴天、下雨的地方,那里看到的月亮就不会相同。作者的这种认识,实际是在暗示:同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盯户驰鞠佻角宠携触毛的;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同时暗示: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启发人们,不管看待什么事物,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全面考虑,要避免机械的,片面的思想、认识。这样,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中秋夜

李峤〔唐代〕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